自闭症知识库

居家干预5大课题中常见误区及示范教学

2024-02-22



对于谱系孩子的干预训练来说,呼名反应、辨识、命名、提要求、独立游戏等训练课题是我们都会用到的。它们是很多生活技能、干预训练开启的前提条件。但是,这几个课题存在的问题也非常普遍。那么,我们今天就来聊一聊每个课题中特定的问题和解决办法。



1、呼名反应


误区1:孩子应名,但是家长没有回应。

应先回应孩子,赞美孩子;或者直接给奖励。


误区2:孩子没有应名,家长没有给予辅助或者辅助方式不正确。

应该让孩子看向家长,并且给出仿说辅助说“唉”,孩子跟着说了“唉”再赞美或奖励。



示范教学

指令(前事):学生看向别处,家长喊孩子的名字“小明”。

辅助方式:喊出名字后,把强化物放在家长的眼前或者后脑勺,等待孩子看向家长。

正确反应:孩子看向家长。

结果:强化,孩子看向家长,把强化物给孩子,并夸奖孩子“听到我喊你啦”,“你真棒”等。


如果孩子没有做出正确反应,就重新发指令,重新辅助完成。如果孩子在辅助下可以完成,就可以试着不再提供辅助,只是发出指令。



2、接收性辨识


误区:辨识目标越来越少。孩子拿完一个,家长没有把卡片摆放回原位置,会造成视觉上的辅助。

孩子拿完一个,再放回去,最好再换一下位置。

按照目前的课题,教材摆放不要摆放太多,也不要摆放太少。


示范教学


指令:桌面上摆放卡片或物品,家长发出指令“找苹果”。

辅助方式:手势辅助,位置辅助,肢体辅助。

正确反应:孩子把苹果的卡片给家长。

结果:强化。


如果孩子没有做出正确反应,就重新发指令,重新辅助完成。如果孩子在辅助下可以完成,就可以试着不再提供辅助,只是发出指令。



3、命名


误区一:给出的指令不正确,或问题过于复杂。无法理解,容易产生刻板行为。

可以不提问,直接呈现卡片或物品,也可以简单的说“这是什么?”


误区二:命名的指令却不给孩子命名的物品,如:家长问“这是什么?”,孩子回答后,家长只给赞美,不能给孩子刚才命名的物品。

家长问“这是什么?”,孩子回答正确后,就要给孩子刚才命名的物品。


误区三:错误反应连着正确反应。容易造成错误连锁。

如果命名苹果,孩子说“鸡,苹果”,就要辅助孩子说“苹果”。


误区四:命名的时候提供了语言辅助。如“好好说”,“大点声”,“你不是会吗?”。

命名的时候不要给语言辅助,只发指令,或者直接提供辅助。


误区五:讲故事只念字。容易背诵,而不是理解故事书。

要让孩子能不看字就能讲故事,增加孩子看图说话的想象力。


示范教学

指令:呈现卡片或物品,如苹果

辅助方式:仿说辅助

正确反应:孩子说:“苹果”

结果:强化


如果孩子没有做出正确反应,就重新发指令,重新辅助完成。如果孩子在辅助下可以完成,就可以试着不再提供辅助,只是发出指令。



4、提要求



误区一:不能叫“妈妈”就给东西。如果什么都是叫妈妈就给,容易让孩子以为只要说“妈妈”就会得到任何想要的物品,不利于之后的学习。

想要的具体东西要说出名字。


误区二:辅助方式不当。不要用“大声说”,“再说一遍”,“指一指”,“说苹果”,这些语言辅助。

可以提供“你要什么?”的语言辅助,能够帮助孩子之后语言的理解以及泛化。然后直接提供仿说辅助,让孩子说出物品的名字再给孩子。要注意提供仿说辅助的时候,不要说“说苹果”,而是说“苹果”。


示范教学

指令:孩子喜欢的强化物在孩子面前,如饼干。家长问:“你要什么?”

辅助方式:仿说辅助

正确反应:孩子说:“饼干”

结果:得到提要求的强化物


如果孩子没有做出正确反应,就重新发指令,重新辅助完成。如果孩子在辅助下可以完成,就可以试着不再提供辅助,只是发出指令。



5、独立游戏



误区一:玩游戏时家长的指令过多,这样容易变成做任务,而不是玩,孩子的自主性会减少。

不要给孩子过多的指令,但是可以一直夸孩子玩玩具玩得很好。


误区二:孩子不会操作的时候过多的提供辅助。

在孩子不会操作的时候提供适当的辅助,减少语言辅助,尽可能少的干涉。可以和孩子一起玩,跟随孩子的兴趣。


示范教学

指令:孩子喜欢的玩具放在孩子面前。

辅助方式:示范辅助,肢体辅助。

正确反应:孩子模仿家长的游戏方法。

结果:强化。


如果孩子没有做出正确反应,就重新发指令,重新辅助完成。如果孩子在辅助下可以完成,就可以试着不再提供辅助,只是发出指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