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闭症知识库

惩罚该不该用?爸妈必看!

2023-12-06



在谱系儿童康复的过程中,我们经常听到有家长说:“老师,孩子不听话就打,打了就听话了。”家长认为惩罚是有效的,但是很多时候,我们会发现打孩子并不是一个有效解决问题的方法,行为不但没有减少,反而会在不同场合再次出现此类问题。


今天我们就来谈一谈“惩罚”,到底什么是惩罚?惩罚在什么场景可以使用?使用惩罚要注意哪些问题?



关于正惩罚、负惩罚


●正惩罚:在一个行为后立即呈现刺激或增加已存在刺激的强度并减少该行为未来发生率。

例如:孩子吃手指,我们在他的手上抹上苦或者辣的物质,使得孩子吃手指的行为得以减少,就是正惩罚。


●负惩罚:在一个行为后终止一个刺激或减少已存在刺激的强度,导致该行为将来发生率减小。

例如:孩子不按正确的方式玩玩具,我们教授多次以后,孩子虽然已经掌握了正确玩法,但是不愿意按照我们的目标行为玩耍,我们把玩具拿走一会儿再还给孩子时,孩子开始按照目标行为玩玩具。我们移除了他喜欢的愉悦刺激使得错误行为减少,这是负惩罚的例子。



惩罚介入的例子


●斥责

正惩罚中的斥责举例:小明抢妹妹的玩具后,妈妈都会说他。之后小明抢玩具次数越来越少。


●反应阻挡

反应阻挡:主要是在行为发生前去阻挡受自动强化维持反应的发生,而在消弱程序中行为可能会发生但是得不到强化。

例:当孩子开关灯的行为是为了得到感官刺激,把按钮用胶带固定住,使孩子无法进行开关灯的行为就属于反应阻挡。


●后效练习

后效练习:做与目标行为无关的事情

例:孩子做题时出现戳眼睛行为,爸爸让他做10个蹲起,孩子戳眼睛行为得到缓解。


●过度矫正

正向练习过度矫正:积极练习,重复做正确的行为,肩负正面教育意义。

例:明明把泥巴踩进屋里,妈妈让他练习在外边脚垫上擦干净鞋10次后再进屋;明明以后长记性了。

复原的过度矫正:复原环境,并花费额外劳力补偿环境。

例:亭亭把自己的卧室弄的很乱,妈妈让他把卧室、客厅、卫生间都收拾干净,以后亭亭很少会把卧室弄乱。



使用惩罚时要考虑的问题


当然,在使用惩罚前,我们一定要做如下、必要的考量,尽量避免出现副作用。


注意事项

1、惩罚可能产生攻击行为和其他情绪上的副作用

2、惩罚的使用可能导致个体的逃避和回避行为

3、惩罚的使用可能对使用惩罚的人产生负强化,导致惩罚的错误使用或过度;

4、惩罚的观察者或者个体可能会模仿惩罚行为,并且在未来更有可能使用惩罚;


关于惩罚需要考量伦理问题

●保证孩子享有安全和人道介入的权利。

●教授最少限制的替代选择,保证有效性和侵入性的平衡,优先运用侵入程度较低的程序。

●孩子享有有效治疗的权利,有些情况下,惩罚可能是唯一的或最后的选择。

●需要制定和使用关于惩罚程序的保护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