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闭症知识库

谱系儿童在融合过程中的“绊脚石”

2023-11-22



很多家长在孩子到了“应该”上学的年龄或者在基础认知及语言有进步之后,就会问老师们这样一个问题:"我们家孩子是不是可以送幼儿园去了?"

期待孩子能跟一般普校的小朋友在一起学习,顺利上小学、高中、大学,是所有家长的目标。只不过,孩子在去幼儿园和普校是需要融合的,家长要了解什么是融合?融合过程中会遇到哪些问题?哪些孩子适合去融合?


事实上,并不是所有的孩子到了幼儿园之后都能自然而然的变好。那今天我们就跟丛老师来了解一下关于谱系儿童融合的那些事儿。


丛琳林

星空智程心理康复中心 教学督导

国际认证副行为分析师 (BCaBA)

国家三级心理咨询师9年从业经历,拥有丰富实操经验

擅长:个训,灵活运用ABA,DTT,PECS,PRT等教学方法


什么是融合

融合,通俗一点讲就是,普通教育和特殊教育相融合的一种教育模式。学前融合教育是指让特殊需要儿童进入普通幼儿园,与普通儿童共同接受保育和教育,并提供适切支援以促进特殊需要儿童适应幼儿生活与学习。这是我们概念上的融合,里面突出强调了支持。

△图A

△图B


为什么要强调支持呢,我们就以上面两张图为例,家长们更希望孩子在图A还是图B的环境下融合呢?

A是理想的状态,但是实际情况下,如果幼儿园或者学校没有给到足够的支持,那么我们的孩子在幼儿园或普校里的生存环境中可能就是图B

所以,小朋友想要去幼儿园或者学校融合,他真正需要的是支持。


融合过程中的常见问题

不管是尝试让孩子融合或是想让孩子顺利进入普校,其前提都是需要孩子自身具备一定的基础能力。包括规则意识、生活习惯的养成、认知理解的发展、情绪情感的控制与调整、集体环境的适应这几个方面均需达到相应的水平才能够顺利融合。


规则意识

孩子想要顺利融合,首先要能遵守规则,课堂上不乱跑 ,下课的时候知道小朋友要排队,不和其他的小朋友抢玩具 ,没轮到的时候 ,知道在旁边安静的等待, 这都是幼儿园基本的规则,总结下来就是安坐、排队、等待、轮流


幼儿日常行为规范


生活习惯的养成


除了行为规则方面,还要具备良好的生活习惯,包括如厕习惯、用餐习惯 、睡眠习惯如果说孩子这些基本的日常习惯还没有养成的话 ,让他去到幼儿园或普通的学校 ,是很难顺利融合的。

比如,我们全日制班级的师生配比一般是1:2或1:3,对于一些能力较弱的孩子, 师生配比是1:1, 即使在这样高配比的支持环境下,如果孩子不能够达到基本的自理, 老师的压力都非常大,更别说幼儿园现在普遍配置是2教1保,3个老师面对30个学生,更不可能兼顾到所有的孩子。所以,如果孩子不具备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他想要去融合的第一步是很难迈出去的。


认知理解的发展


想要让孩子真正高质量的融合,孩子还需要具备一定的认知理解能力,什么是认知理解呢,就是孩子能够在开放的自然环境下像普通孩子一样,主动的去学习和吸收知识, 能够通过观察、思考、逻辑,把别人说的话,把他看到的事情转换成他自己的知识,理解并且应用出来。

所以,真正的认知理解并不是能从1数到100或能背50首唐诗,而是他能够在没有针对性指导的时候主动思考和学习新的知识。


情绪的控制与调整


很多谱系儿童转到融合环境中,会出现情绪问题,这也是融合的一大难点,因此,孩子在融合之前,要能够控制和调整好自己的情绪,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当遇到不服符合自己想法的事情出现时,能保证情绪的平稳;

●能接受拒绝、接受批评;

●能接受比赛失败,正确理解输赢;

●能按照老师的要求完成布置的有难度的作业,不会的时候稳定的寻求帮助。


集体环境的适应


当孩子有了一定的基础能力后,接下来他要能够进入到一个集体环境,也就是我们所谓的集体课,想要融入集体环境孩子要具备哪些能力呢?

●能在集体环境中展现自己已习得的技能

●能理解集体的指令并执行

●有课堂意识,建立了良好的集体规则

●集体环境中的注意力能够集中10-15分钟

●能够适应小集体到大集体的转变


哪些孩子适合去融合


很多家长会问,孩子能否去融合?有没有一个明确的标准?应该怎么去评估或者衡量我的孩子适不适合融合?其实孩子融合前是需要一个评估的,一般我们会用VB-MAPP评估。可能绝大部分家长会把重点放在前面里程碑的部分, 但是孩子到底适不适合去融合,我们更应该关注的是转衔部分的分数。它包含了自理能力、问题行为、情绪控制、认知能力等方面。



总体来看孩子的评分至少要同时达到以下几个标准:

●里程碑得分至少101-135

●障碍得分低于30

●障碍评估中不良行为和教学控制总分低于2分

●教室规则和集体技能得分4-5分

●自理能力不低于4分

●自如厕技能不低于4分

●进餐技能不低于4分


家长要做的

最后,孩子的融合除了学校的支持,更离不开家长自身的学习与提升,我们希望家长能够做到这几点:

●保持理性客观,珍惜孩子和自己的时间!

●掌握基本的专业知识,做到家庭中也能高质量的干预

●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多和医生、特教老师、幼儿园老师沟通

●能够读懂评估,看到孩子的评估报告后 ,能够利用这份评估工具给孩子制定下一步的目标和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