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9日,2022星空智程孤独症医康教融合高峰论坛圆满落幕,论坛以“孤独症医康教融合”为主题,邀请6位国内知名的自闭症领域专家,开展了自闭症行业顶级学术盛宴!
直播间的观众们对本次论坛内容评价非常高,希望有直播笔记一起学习,所以小编专门整理出了文字版,方便大家仔细琢磨,共同进步。今天先来学习贾美香教授的演讲内容。
前言
2020年,我国首次全国性调查(选择了8个地区),获得了我国学龄期儿童的ASD校正患病率为0.7%,也就是每142个孩子就有一个ASD。
2021年,美国COC的报道,ASD患病率以每年大约10%的速率在上升,目前患病率为2.27%,也就是每44个孩子就有一个ASD。
在2020年美国儿科协会(AAP)孤独症指南中强调,早期、密集和纳入家庭参与的干预模式,才是有效的干预模式,同时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父母培训有助于提高ASD儿童能力水平。
2017年我国的专家共识,提出早期干预的七条基本原则:早开始、科学性、系统性、个体化、家庭化、社区化、长程高强度的干预训练,同时要做好父母的科普宣传。
◆ 家长要怎么调整的自己的心态?
◆ 不同年龄段的孩子家长要怎么做?
◆ 如何为孤独症家庭康复提供专业支持?
贾美香教授将结合以往的案例与经验,与家长们一一分享!
PART01理解家长、帮助家庭接纳诊断
获知孤独症的诊断,这成为家长人生的一个转折点, 对有的家庭,感觉是终于找到了答案;对有的家庭,感到更多的是质疑,困惑;对于很多家庭会觉得超出了负荷。对于初诊家庭,我们首先需要让家长知道:世界上有成千上万的家庭正和你经历着同样的事情,很多专业人员和家长在不断总结方法,大量研究成果可以支持到家长。
家长要了解如何调整自己的心态,如何面对孩子,关于家长常见的心理状态,贾教授总了以下几点:
01不面对,不接受现实的心理
家庭意见不统一,妈妈觉得孩子有问题,但是爸爸、爷爷、奶奶觉得孩子除了不会说话,心里什么都懂,家长在挣扎过程中给孩子耽误了很多时间。
02内疚负罪心理
家长觉得是自己把孩子带到世界上,希望孩子能够生活的快乐,于是过分的迁就溺爱孩子,这导致孩子很多能力都很差,家长之间也会产生很多矛盾。
03对外隐瞒闭塞心理
家长不愿意让别人知道自己家有这么一个孩子,尤其知识分子爱面子,当别人议论孩子的时候躲得远远的,不让孩子在小区玩。以至于家里出现意外情况的时候,邻居、同事、朋友都不知道他家有这样的孩子,家长内心也很痛苦,很煎熬,有些父母最后就出现了恶性事件。所以,如何让家长去面对、去接纳自己的孩子很重要。
04急于求成心理
在孩子得诊断以后,一直问什么时候能好,什么时候能上学,考大学,能不能成家生子。家长为了找到适合孩子的老师、机构,不惜花任何的高价码去训练孩子,于是市场出现混乱现象,很多机构费用非常昂贵。在这里面我们要告诉家长怎么对待孩子,怎么找适合孩子的机构。
05期望值过高心理
家长希望得到老师、机构的帮助,同时又逼迫孩子,孩子不进步,家长千方百计让孩子学会,采取硬性方式。
有些家长太急于求成,上午找一个机构,下午找一个机构,晚上找一个家教。他不了解机构老师的水平,只一味强调一周40个小时的训练,追求的是时间,觉得一天将近10个小时的训练,孩子一定能成功。但是他没有想过3个机构,3个老师,3种理念,孩子不知道该接受哪个老师的指导,3个机构机构不可能一起分析孩子的情况。所以,家长花了很多钱,孩子进步的却很慢。
很多家长一路走来身心疲惫,还有很多妈妈为了孩子辞职,全力以赴奔波于机构、幼儿园、家庭。因为心态调整的不好,可能训练3、5年孩子进步的很慢,最后连学校都进不去。
06放任自流心理
因为种种原因,一些家长就放任自流了,不再训练,让孩子自然成长。到头来很多孩子没办法上学,甚至连特教学校都进不去。
我们也到学校了解到,有问题的孩子走到正常孩子的环境,往往出现很多异常的表现,让正常学校的孩子、老师、家长不能接纳谱系的孩子。就因为孩子的这些问题,在机构里没有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融入到集体环境不能听从指挥。
PART 02 给予积极建议、破除家庭常见的误解
1、反复就医,不积极康复
我遇到一个非常典型的个案,一个家长在求医的路上走了10年,带孩子到处走,觉得每一种方法他都要用,他觉得孩子是慢行疾病,肯定要用很长的时间干预和治疗,而他只用医学的手段干预,不是进行康复的手段。
本来孩子能力挺强,有语言,认知也不差,我们一开始预料孩子能上正常学校,但是后来家长走了,和我们失去联系。10年后我们再一次在一个会议上遇到,家长说:“我是一个不成功的家长,也是一个很无能的家长。”
经过我们了解,孩子语言全部退化了,十几岁男孩天天被锁在家里,双手被捆绑。因为孩子养成了很多坏毛病,没人管他,只要松开手就破坏,导致家里无法生存,家长实在没办法,只能捆绑,这样孩子没有自由,整个生活完全没法自理。最后的结局就是家长买了公寓,开始信教信佛。
这部分家长觉得只有机构的老师有办法训练,不惜任何代价,花高昂的学费,依赖于机构和老师,导致这个行业的老师到处流动,方法也参差不齐,误导了很多家长。
家长不给孩子训练,最后孩子随着年龄长大出现很多情绪、行为问题。因为孩子能力弱,语言表达不清晰,别人不能完全理解,就出现严重的情绪行为问题,产生了自伤自残攻击破坏。以至于只能在家里生存,导致家里没办法正常生活,家长觉得很无望很无助。
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妈妈的年龄也在增长,有些家长就得了很严重的疾病,有些过早的离世,这对孩子是一大损失,因为只有家长陪孩子的时间是最长的。
有些专业人员也在误导家长,让家长采取一些没有科学论证、循证医学的治疗方法,误导家长尝试,让家长走了很多弯路,花了很多钱。
5、盲目“给孩子加码”
还有一些家长认为别人训练什么我就必须训练什么,不考虑孩子的实际能力和实际问题,千篇一律的寻找方法。有些家长就把住一个老师不放手,觉得只有这个老师能把孩子训练出来。没想过这个孩子这样永远得不到泛化,泛化不到人、地点和场景,到头来只有这个老师的话听,换个老师就不服从,孩子的进步也会大打折扣。
由于贾教授在论坛中讲的干货内容非常多,剩下的部分我们将在下期推文中分享给大家,下期预告:
✔不同年龄段的孩子家长能做的事
✔如何为家庭康复提供专业支持
✔康复领域如何发挥数字化的作用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促进家庭支持系统完善
今天我们先学到这里吧!下期见!
口述|贾美香教授编辑|STARTOUR
论坛结束后,很多人表示错过了论坛,希望有机会补课;有的因时间原因,部分直播未能观看;还有的学习者意犹未尽,想再梳理一遍知识。为响应大家期待回放的声音,论坛回放上线啦!
扫描二维码立刻领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