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闭症知识库

孩子自闭症如何干预?

2024-12-26


这里将分享由自闭症家长们共同总结出来的10条干预成功的黄金法则;将从基础认知到个人心态、再到干预行动。


一、认知篇


① 首先是孩子,其次才是自闭症;

这是许多新手星宝父母最容易走进的误区,无论孩子做什么,都会和自闭症关联起来,这不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吗?


每一个孩子在幼年都会出现“淘气”、“无理取闹”的时刻,我们一定不能忽视这一点,更不要轻易就给自己的孩子贴上自闭症的标签,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就是在否定孩子的未来。


② 忽略孩子的优点,禁忌只抓住问题不放;

孩子生病,父母着急是在所难免,但不能硬强迫孩子做他根本完成不了的任务,拔苗助长只会“坏”了孩子的根基。


干预要适度,除了循序渐进的补齐短板,还可以多多关注孩子能做什么,说不定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什么都想要那最后的结果就是什么都没有,黄金干预时间真的很宝贵,家长们一定不要在“短板”上过度纠结。


③ 重复重复再重复!

很多家长在和孩子沟通时,经常说不了几句话就“气得直上火”。

“这孩子怎么不听话呢?!”许多家长都会发出这样的疑问。


但事实是,很多自闭症的孩子在语言理解方面存在困难。

比如我们和孩子说“你去吃饭吧”,对孩子来说,他接收到的信息却是”&*…#。“


所以当孩子出现对指令不理解的时候,我们除了需要多一些耐心,还可以通过借助一些道具、明确的物品指示的方法,来帮助孩子一点一点的理解。

要知道,我们的不断重复,恰恰是孩子成长的核心来源。



二、态度篇


④ 别把孩子当傻子,他有感觉;

父母情绪对于孩子成长的影响,是十分巨大的,他们也有感知,你的不安、愤怒、暴躁...所有的负面情绪对孩子来说都是无形的伤害,只是他们不知道该如何去处理和回应;所以无论我们有多么的无奈、多么的生气,都尽量不要在孩子面前表现出来。


因为融洽的家庭环境,是孩子一生的安全感和幸福感的基础,也是孩子培养情绪管理能力的最好途径。


⑤ 科学对待自闭症,避免情绪消耗;

孩子确诊,作为父母天然就会想自己的不是,从而陷入消极情绪,但一定要深知这是一种情绪内耗,除了浪费时间,没有任何作用。


所以,这时候,我们就可以通过查阅资料、询问医生和专家,去确认自闭症产生的原因;绝大部分并不是家长的过失,这也能扫除了家长们大半的自责情绪,而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孩子的干预上来。


⑥ 用坦诚武装自己!

要想干预的效果好,孩子断然离不开外界的帮助,何况他早晚有一天要独自面对这个世界。

所以,光靠我们自己努力肯定不行。

所以家长们要学会让自己变得“迟钝”,当同学或者朋友主动问起孩子的事时,不再“耻”于告诉别人,我有一个自闭症孩子。


也不再封闭自己,大方的打开了我们的朋友圈,让孩子每次点滴进步都有目共睹。

极度的坦诚就是无坚不摧。如果连我们自己都无法正视我们的孩子,又能指望谁来帮助我们呢?


⑦ 请正确对待自己的负面情绪;

如果条件允许,一个月抽出一天或者半天时间,让家人帮忙带带孩子,自己稍微放松那么一两个小时或者半天。

那几个小时,可以去吃吃好吃的,去看看自己想看的书或者电影,或者逛逛街,

不去想孩子是自闭症的事情,不去想一切让自己烦恼的事情,假装一切都很美好。


如果经济条件允许,将孩子送去大机构,哪怕一段时间也行。

在大机构,你会看到形形色色的自闭症孩子,你会明白,并不只是自己的孩子这样,

人都有从众心理,看到这么多类似的孩子,自己的心理压力也会小很多。



三、行动篇


⑧ 自闭症无法治愈,没有特效药;

有的疗法是“旧酒换新瓶”,用当下最时髦的理念,把十年前就在市面上招摇撞骗的技术和方法重新包装,换汤不换药的呈现在我们面前,如各种类型的磁疗技术。


有的则“干脆就是新的肥皂泡,依然等待着实证经验的戳穿”,比如各种干细胞移植术,外周血,脐带血或胚胎干预。

孩子的康复和干预不可大意,我们做父母的尤其不可以被一时的“执念”冲昏头脑,对于一些毫无科学依据的疗法,一定要三思!


⑨ 制定合理的干预计划;

我们的孩子每一天都会有变化,这一点我们一定要留意观察。

干预的过程要不断的根据孩子的变化进行干预计划的调整,不要太死板,灵活一些。


⑩ 选择机构的时候要擦亮眼睛;

在挑选机构的时候一定要放平心态,干预是一场持久战,如果从一开始就敷衍了事,孩子将来康复的效果可想而知。

作为家长,我们自己首先要自学一些基础的干预知识,用知识武装自己,这也是保护孩子最好的方法。

同时在面对机构的时候,我们也能从专业的角度进行一定的把握,不至于被忽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