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星空智程开办个案研讨会以来,在每期的个案剖析与研讨中,我们见证了一个又一个孩子在星空的成长与蜕变。更期待通过专业的交锋、经验的分享,为医教康融领域注入新的活力,让更多孩子及其家庭看到康复的新希望,向着未来,家校共育。
本期个案
本期个案是4岁的小雪(化名),诊断发育迟缓,2024年3月开始到星空智程康复。
●在校课程安排
入校评估后,为小雪安排有认知个训课、PCI社交游戏课、感统集体课、音乐集体课。
●VB-MAPP评估结果
VB-MAPP里程碑评估:38-84
VB-MAPP障碍评估:83-64
VB-MAPP转衔评估:21-35
●近期IEP计划
PCI干预进展
1、入校时能力情况
●兴趣点偏少,对周围人事物提不起兴趣,注意力相对分散且短暂;
●社会性自发沟通能力不足,仅有1.1个,眼神关注仅有16%;
●语言理解能力不足,自言自语情况较多。对话能力不足;
●非口语理解能力不足。
2、PCI方面提升情况
●兴趣点比之前有所增加,专注力有所提升;
●主动性、对人关注度有所提高,眼神对视有所提升;
●自言自语情况减少。
3、居家建议
●让孩子独处的时间减少,除了多和孩子互动以外,多让孩子参与家务劳动;
●多带孩子去不同场所进行体验,不同场景有不同的语言、视觉和认知刺激,从而引发孩子的主动关注。
集体课干预进展
1、集体课提升情况
●整体集体指令,集体课课堂注意力有很大提升。
●儿童大动作、协调等方面有提升,完成任务时的专注能力有所增加。
●课堂常规有很大进步,能够独立上课、音乐课可以安坐整节课
2、下一步干预计划
●偶尔会出现冲动乱跑行为,需加强课堂常规的建立。下一步需差别强化,同时问题行为提前干预;
●提高对同伴和老师的关注,从动作模仿开始,逐步提升孩子对他人的关注,多给到小朋友一些机会,提高儿童间的互动;
●建立正确社交方式,学会正确表达对别人的喜欢,对物品的喜爱、好奇等,集体课多设计一些社交类活动和游戏。
家长答疑
Q:近期感统课坐不住怎么办?
督导解答
1、逐步建立要求意识,从安全、熟悉的环境开始,引导孩子学会提出需求,并耐心等待,逐渐延长等待时间。
2、强化表达能力,高频强化课堂常规,帮助孩子形成稳定的注意力模式,提高学习效率和自律性。
3、提要求前先示意妈妈,先通过眼神、手势等非言语方式示意家长,提升孩子的社交技巧和沟通效率。
4、指令控制与环境泛化,利用明确的指令帮助孩子理解并遵守规则,同时逐步将训练环境扩展到更多元化的场景,以增强孩子的适应能力和自控力。
5、孩子可能存在的视觉、听觉、前庭觉失调以及触觉失调问题,还需继续加强感统训练,家长多做一些平衡练习、触觉刺激活动等。
Q:学习命名方面存在困难,该如何解决?
督导解答
1、采用多重泛例教学法,其中涵盖配对、辨识、命名多个环节。准备多张不同类型的样本,通过构建矩阵的形式,系统且全面地向孩子展示,帮助孩子建立起事物与名称之间的广泛联系,加深理解与记忆。
2、注重词语的意义赋予,选取日常生活中有实际意义的词语进行教学。并且,将学过的词语融入到多种场所情境之中加以应用,例如超市购物、公园游玩、家庭聚会等场景,让孩子在熟悉的生活片段里频繁接触、反复运用这些词语,从而强化他对词语的认知以及命名的熟练度。
Q:早晨起床和吃饭的时候情绪不太好
督导解答
1、起床闹铃预告:提前设定起床闹钟,帮助孩子逐渐适应规律的作息,减少起床时的抵触情绪。
2、制定行事历:与孩子一起制定每日的行事历,明确起床、吃饭等日常活动的时间安排。
3、视觉提示:利用沙漏等视觉工具,为孩子提供直观的时间概念,让他了解每项活动的大致时长,从而减少等待时的焦虑情绪。
4、引导代替行为:当孩子出现情绪问题时,鼓励他用积极的方式表达需求,如通过提要求来转移注意力,而不是直接发泄情绪。
5、提供选择:在早餐菜单或着装等方面给予孩子一定的选择权,让他感受到自主性和被尊重,从而提升早晨的愉悦感。
6、重新分析行为功能:深入了解孩子情绪问题的根源,分析其行为背后的需求和动机,以便采取更有效的策略来满足孩子的合理需求。
Q:孩子经常自言自语
督导解答
1、技能分享与游戏练习:建议家长通过互动游戏的方式,与孩子分享表达和交流的技能。在游戏中练习这些技能,帮助孩子逐步提升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2、增加旁白和语言输入:确保孩子在日常生活中有足够的旁白和语言输入机会。可以通过讲故事、朗读绘本或日常对话等方式,丰富孩子的语言环境,促进语言发展。
Q:孩子大声喊叫怎么办?
督导解答
1、及时制止:当孩子大声喊叫时,首先要平静而坚定地制止其行为,让孩子明白这种行为是不被接受的。
2、引导使用肢体语言:鼓励孩子使用肢体语言(如手势、表情)来表达自己的需求和情绪,作为大声喊叫的替代方式。
3、观察与分析喊叫频率:仔细观察孩子喊叫的频率和情境,以便了解喊叫背后的原因,如寻求关注、表达不满或兴奋等。
4、公共场所管理:在公共场所,如果孩子有喊叫的习惯,可以提前准备玩具或活动来转移其注意力,避免尴尬情况的发生。
Q:孩子大便如厕不说怎么办?
督导解答
1、视觉提示与奖励机制:在卫生间设置明显的视觉提示(如上厕所的卡通图片),引导孩子理解并主动表达上厕所的需求。
2、正面强化:当孩子按照提示去卫生间并成功完成大便时,给予额外的奖励,以正面强化这一行为。
3、观察并记录上厕所时间:细心观察孩子的日常习惯,记录下孩子通常上大便的时间段,以便在这些时段提前引导孩子去卫生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