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自闭症孩子的家长总是不明白:
自己孩子和普通孩子究竟有什么不同?
他们眼中的世界到底是怎么样的?
本文采用通俗易懂的形式,解释了自闭症儿童和普通孩子的根本差异,向我们展现了自闭症儿童的真实世界......
来源 | 知乎答主:李老西
01
思维模式的不同
我先用图解的方式解答他们之间思维模式的不同。
(我自己教具现拍的,很简陋请见谅)
● 图解一:
如果给普通儿童看的话,可能会觉得蘑菇点点和兔子正在一起玩积木。蘑菇和兔子有一定的眼神交流,兔子和蘑菇是人物,积木是一个玩具或者纽带。
(由于特征的不同,比如拟人化的特征,兔子蘑菇和积木并不是一个类别或者等级的存在)
如果是同能力的自闭症儿童看上面这幅图的话,他眼前的画面大概是下图这样:
兔子:有蝴蝶结
积木:黑绿白黄 红色×4
蘑菇点点:略脏
他们获取信息的方式是优先识别个体(兔子、蘑菇、积木),积木也是个体而且是和蘑菇以及兔子是同级别的平行关系,而属于这个个体的属性(如颜色 形状 大小等)则依附在个体之上。
● 图解二:
这是特教常用的一套卡片叫做三张排序。
在老师都没有给任何提示的前提下:
普通儿童:小姐姐先挤牙膏再刷牙最后擦嘴,类似是得到这个解读。
他们大概能分辨出这是同一个人按照某种规律,或者是顺序或者是时间在做事,或者说有想要了解其规律的想法。思考或者经过提示之后得到类似结论。
自闭症儿童:张三在挤牙膏,李四在刷牙,王五在擦嘴。
在他们看来,这是穿同样衣服长相类似的三个人,没有时间概念以及时间的关联。
● 图解三:
并不是说这个孩子处于某个容器或者状态。我可以换一种直观说法来解读这张图片那就是:周围音量自动降低 60%。
大概是什么感觉呢,就是好你正处于打 DOTA 打 LOL 的状态,门外的老妈慢悠悠得喊了一句:吃饭了。外界人和他们相处时主动的语言交流,对他们说大约就是处于这样一个音量等级,同时也处于非优先非紧急级别,无论这句话他们是否理解。
● 图解四:
单线程和多线程
这个很好理解,以玩电脑为例,普通儿童比如我吧可以一边刷知乎一边听歌还可以一边 QQ 划水。
但是自闭症儿童只能单独处理一件事(如下图),如果要做另一件事,那当前进程需要先停止。
● 图解五:纸面理解
此种情况一般要到年龄稍大(10 岁+)能力稍高的情况下会出现。
所谓纸面就是不能把语言和表情情境等综合因素考虑进去。比如用怪罪的语气:你有没有搞错啊。但是自闭症患者的回答很可能就是平静的回答:没有搞错呀!
大概可能是这样:
而在他们的理解上图方式大概是这样:语言和表情没有什么联系,会直接理解句子,无论你的情绪是什么。
做这个比较久了,接触的孩子个体也比较多了,从接触者的角度来看。并不仅仅是思维的不同,但是抛开个体差异谈这个问题基本就是耍流氓。所以这个两个群体之间的差别,普通儿童按下不表,我先将自闭症儿童分为高中低三种能力值来回复。
先说传说中的那种自闭症天才,就雨人那种,有没有呢,或许有吧。但是在我做这一行有些许年头的亲身经历来讲,传说和故事听了不少,亲眼见过的一个都没有。
一个也没有 一个也没有 一个也没有。
看过的教过的孩子千儿百八总有了,可能是我点背吧。《雨人》以及各种自闭症天才的传说,估计也就是传说吧。有亲身接触的同行或者家长请私信我(听说的不算哈),我真的很想见见,不开玩笑。
一般情况就是《海洋天堂》里大福那种,那已经是属于中等偏高能力而且社交融合得比较好的情况了。
02
3类自闭症儿童
与普通儿童的对比
我分成三部分来讲普通儿童和自闭症儿童的区别。
● 高功能自闭症(阿斯伯格)和普通儿童的区别
打个比方,就好比 IOS、MIUI 等完善改良过的成熟系统和原生安卓的区别。
高功能是原生安卓,他们和普通儿童之间并没有发育能力上的落差,但是却缺少了很多功能,需要人为的把这些功能一步步的教会,好比给这个手机安装上所需要的 APP。
这些孩子能力值并不低,一般只需要干预得当便可以上到普通小学,和普通儿童一同学习生活并且有一定社交,只是深入交往会发现他们有些许不同,他们融入这个社会的同时也或多或少的改变过自己的一些行为模式,无论是主动或者是被动的。大家能够在日常生活中接触或者在同学中看到的听到的,基本就是这一类孩子。
但是这样的孩子仅仅只占自闭症儿童的 10%-15%,没错就是这么少。他们已经在大众当中展示出最好的一面了,我并不想打破大家对星儿的幻想,但是实际情况就是如此,绝大多数的典型自闭症都是中低功能者。
PS:融合性教育是指特殊儿童与普通儿童同时在一个环境下接受教育。
● 中等功能自闭症儿童和普通儿童的区别
一般来说中等功能不仅有自闭症的典型症状同时伴有 1-2 岁左右的发育迟缓。
再打个比喻,一个 4 岁的中等功能自闭症儿童其实就是一个 4 岁孩子的外壳但是里面住着一个大约是 2 岁能力值的自闭症儿童。
一般叫做典型自闭症,基数也是最大的,起码占到所有自闭症儿童的 50% 以上。机构里大部分都是这种情况,根据机构不同,如果机构越小,孩子平均能力就会越来越低。
在 3-6 岁之间的中功能者,如果陌生人和他们接触和交流依然会得到小概率的回应。一般来说经过干预可以一部分改善他们的能力值,或许可以在 7 岁左右读到普通小学,但是却基本上撑不过三年级(因为小学三年级内容难度大幅度提高)。之后可以呆在特殊学校和家里的情况会比较多了。
所以年龄偏大的孩子大家接触的会比较少,他们的生活轨迹和亲属以外的周围人几乎没什么太大交集。如果规则感良好,大家也不太会关注到他们。他们具备自理能力和一部分的社交能力,有固定的对话模式,不能跳出这个范围。
● 低功能自闭症儿童和普通儿童的区别
简单的说除了外形上,他们和普通同龄儿童已经基本上没有太大的共性了。
在有一定生理需求的情况下才会展示自己的需求去寻求社交,但是表达方式或许仅仅只是站在原地哼一声,或者极少数(三个字以内)的词汇来表达。熟悉的人才能解读出他是饿了渴了还是拉了。
能在 7 岁之后拥有自理(能独立如厕进食更衣)已经是比较良好的情况下,社交是没有的,某些人或许会觉得有,但是我个人认为过分解读的情况会更多一点。
如果规则感良好并且无行为问题可能会进入特殊学校,但是更多的情况是需要在有人无时无刻照看的情况下才能有小范围内的活动,因为无人照看的话他们随时可能置自己于生命危险之中。
一般来说大家也很难接触到他们,因为活动半径已经非常的小了,生活对象也基本只有亲属。
扯一些题外话。
总的来说就是这个自闭症儿童能力值越高规则感建立得越好,他的活动半径就越大,能被公众看到到听到的可能性就越大,影视剧和综艺节目也是各种推波助澜,因为我亲身经历过这种节目的制作,所有参与拍摄节目的儿童选择以及一些拍摄过程同时以及播出后的观众反应。
所以大众才会有各种各样的误解,自闭症好像也没什么嘛长得也挺好看名字听着也美呵呵呵。
但是事实和事实的全部,可能就是天壤之别。